本网讯(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廖鸿冰)12月18-20日,2020国际形势剧变背景下中国社区发展与研究方法高端论坛在长沙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20多位专家及省内高校师生300多人参会。
开幕式由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李斌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董海军致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强教授通过视频对大会的召开进行祝贺并讲话。必威BETWAY校长杨兰英的主题报告“新家政学建设赋能社区女性”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杨兰英认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对人与家庭、家庭与社区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家政服务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机遇,也催生了新家政学。新家政学建设旨在更新家庭观念、增强家庭治理能力、发挥家庭在社区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其核心在于专业人才培养和智力输出,为女性参与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杨兰英指出,新家政学通过不断增强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加强家庭生活科学指导等方式赋能社区女性推进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会议主会场由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潘泽泉教授主持,以面向新时代的社区建设、城乡关系调整与家政学的担当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刘少杰教授指出,社会基础在区域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应该把结构论和空间论结合起来研究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优化区域发展社会基础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路径。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社会建设与社区治理、城镇化与代际流动趋势、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的优化与新家政学的担当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精明教授的“城镇化与代际流动趋势研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成伯清教授的“大家庭、共同体与好社会——社会意象与社会治理策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王宁教授的“标签理论再思考:自我标签与符号资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冯仕政教授的“新时代社会建设与社区治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文宏教授的“后脱贫时代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反思”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广泛的关注,反响热烈。
分论坛在必威BETWAY举行,20多位专家就新形势下如何建设新型城乡社区、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的城乡关系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讨与交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杨发祥教授的“援鄂抗疫医务工作者家属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情感劳动的视角”、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钟涨宝教授的“乡土重建思想对当代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甘满堂教授的“中国乡村社会的韧性再认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教授的“社区治理中的‘公’与‘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郭伟和教授的“中国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路径”、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毅杰教授的“内外有别:风险社会背景下村庄疫情防控逻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丁建定教授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保障的认识及实践发展”以及我们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廖鸿冰教授的“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等的主题演讲报告,阐述了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思想源流、理论体系和时代课题,创新了中国城乡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会议同时纳入了博士研究生的报告,我们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刘海云的“效率与分化:中国教育与发展的双重逻辑”等3位博士的演讲报告同样精彩,获得与会专家赞扬与思考。会场演讲报告精彩,评议人点评热烈,观众互动深入、气氛十分活跃。
本次论坛由中南大学、必威BETWAY、中国社会学会社区研究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社会学学会联合主办,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必威BETWAY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中南大学社会调查与民意研究中心承办。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展示了必威BETWAY在社会学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推进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对我们省级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校的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启发。
责任审核人:伏六明 邵汉清
- 上一篇:社会展与管理学院师生...
- 下一篇:光明照亮前路,专业点...